首页 > 上环取环 >

处暑时节暑湿犹在找对方法泄出长夏残存的湿气

  处暑前后,也正是出伏的日子。傍晚凉风习习,拂在身上非常惬意。古人特别珍惜这种感受,赞之为“新凉值万金”。但夏季的湿气(湿气重吃什么好)仍在,古人对此也观察得很细致:“湿土之令,始于大暑,终于白露”。意思就是一年中湿气最重的时节,从大暑开始,到白露方终。

  处暑之后,秋天的凉意开始慢慢袭来。虽说天气已经渐渐干爽,但自然界的湿气却未全消,处暑到白露这15天,仍然要以祛湿气为主。这半个月是能够通通透透去湿气的最后时期。如果没能很好将体内湿气排出体外(体外射精),等到白露之后,燥气开始往上冒,与湿气纠缠在一起很容易形成外燥内湿的情况。

  一般来说,燥气本身是不能与湿气并存的,它能化解湿气。但燥气有一个特点是,会阻滞经络,让气血流通不畅,如果你本身湿气比较重的话,燥邪就会影响到水液的运行,让湿气没办法很好的排泄出去。

  这时候想补的话,脾胃压力会比较大,想祛湿又要考虑到燥气,非常麻烦。所以处暑时,给身体祛湿气是很有必要的。但与夏季不同的是,初秋祛湿,不仅要补脾,也要兼顾到肾脏,祛湿的重点转为下焦。

  刚经过一个暑热多雨的季节,如果当时没有注意祛湿,这时候湿气早就悄悄深藏在身体里了。而且湿气的特性跟水相似,喜欢往下走,《黄帝内经》说“伤于湿者,下先受之”,意思就是说,湿气常常堆积到我们的下焦处,湿气重的朋友,四肢通常看上去会有些水肿。所以我们平时吃的一些祛湿的食材,像茯苓这些,都有渗下的功能,能够帮助湿气往下排泄。

  祛湿气,有一道有名的健脾祛湿古方“四神汤”。芡实、茯苓、薏仁、莲子四味食材,古人认为它们就像小神仙一样,能够照顾到我们全身上下。

咨询电话

版权所有:红河妇产医院

医院地址: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银河路